谁有<<心中的绿色文明>>作文?急用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31 00:24:22
要自己写的:)不能摘抄

文明是个动词

老师们、同学们:

晚上好!

当我们开口说“中国是文明古国”时,老师会教育我们在这里“文明”是个名词;当我们说“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文明”时,老师会对我们说这里用的“文明”是个形容词。作为名词的“文明”在中国早已死去,所以中国只能是个“文明古国”,而不是个现实中的“文明中国”;作为形容词的“文明”允许夸饰,所以中国绝大多数的文明城市都名不副实。

在这里,我隆重宣告:文明必得是个动词,中国才会走向文明;文明必得是个动词,国人才会人人文明。

把文明当作名词的人会一边进行宣誓,一边随地吐啖;把文明当作形容词的人会教室门外挂着红旗,而教室里面一片狼籍。只有把文明当作动词的人,会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屑,会用纸巾擦掉墙上的脚印。

把文明当作名词的人会一写完保证书,就把须遵守的校纪班规抛在脑后;把文明当作形容词的人会顶着班干部、三好学生的名义干着与中学生不相称的勾当;只有把文明当作动词的人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《中学生守则》。

一位名人曾说: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,而不是由文字。九十年前,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,没有大声宣称自己有多文明,可他要求自己每天做到“面必净,发必理,衣必整,钮必结,头容正,肩容平,胸容宽,背容直,气象勿傲勿怠,颜色宜和宜静宜装”。同学们,周恩来总理对于文明仪表的重视值得我们学习啊。那些不肯穿校服而又振振有词的人真得要好好反省了。

罗斯金曾经说过:“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。”西方又有谚语:三年可造就一个富翁,三代才能培养一名绅士。作为动词的文明是需要一点一滴加以积累的,我们中学生切不可认为今天扶了一位老太太过马路,我就立刻变得文明了;明天我捡了一个钱包还给失主,我就变得更文明了。不,文明不是要你干一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,文明要求你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,让自己有益有他人,有益于社会。你做了再多的好事,一次逃避值日就会让你变得不文明;你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,一口啖就会宣判你是个不文明的人。

当然,我们也大可不必因为文明是个动词,文明需要你时时实践而对文明望而却步。正因为文明是个动词,所以你每一文明举动都会提升自己的文明程度;正因为文明是个动词,我们每个